记忆是人对于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储存、提取的过程。它包括:识记、经验的保持(记住)和经验的提取(包括再认和回忆)。当以前感知过的东西又出现时,能辨认出来,就是再认;当以前感知的东西不在眼前,能够想起来,在头脑中出现,就是回忆。 儿童智力测试仪指出弱智儿童的记忆与正常儿童相比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1)识记新材料非常缓慢,而且这种识记完全是非常机械的记忆。有人曾经记录过4-6岁弱智儿童学习汉字的过程,一个中度弱智的儿童约需500次重复才能记住一个汉字,而正常同龄儿童20-30次就可以记住了。 (2)仍然有一定的记忆力。这种记忆力随年龄的增长和合理的教育也能向前发展,这是他们能够接受一定的知识的保证。 (3)不靠理解靠重复。由于思维能力差,记忆基本上是靠重复来做的,不是靠理解,因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4)记忆缺乏目的性。当成人对孩子说:“你把刚才说过的儿歌好好记住,明天我还要叫你说呢!”他好像根本没听见。但是,同样的话对同龄儿童说,他就会努力去记。有时还会先背几遍呢。 (5)再现和回忆不准确。比如让他们看已经学过的山羊图片,问他这是什么?他可能回答:“这是狗。”因为狗与羊都有4条腿,这两幅图是同一天教的。 (6)保持不牢固。也就是遗忘快。如果学过的知识几天后复习,基本上就全忘记了,尤其是学新知识时,更是如此。 (7)记忆与情绪有一定关系。凡是喜爱的事物,他记得比较牢;当然,打过他、批评过他的人,他也记得比较清楚。